舍小爱成大爱,让精准放疗更好普惠病人 ——记精准放疗技师王杰
来源:精放医疗医学 更新时间:2021-11-18
“爸爸,你又要出差吗?”看到孩子不舍的眼神,妻子的满眼期待,王杰只能点点头,转身抱起孩子,又递到妻子怀里,假装看不到孩子眼里噙着的泪水,顶着晚秋的细雨,驾驶着车离开。做为两个孩子的爸爸,他多想能够在家陪陪他们,但是责任与使命告诉他有更重要的事情,必须去完成。
今年是跟随夏廷毅教授下基层的第2个年头,把最先进的精准放疗技术普惠更多的基层群众,是解决看病难,成本高、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,王杰知道让放疗事业伟大起来的事业更近一步了。
王杰是一名精准放疗技师。放疗发展了120年才达到精准放疗阶段,恶性肿瘤患者中70%在其治疗的不同阶段都需要精准放疗的参与。精准放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,从放疗设备、采用技术以及专业团队都需要在“精”字上下功夫,从开始获取影像,到最后治疗结束,整个过程涉及很多环节。如何保证每一个环节不发生错误,或者发生的差错能及时得到纠正,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。放射肿瘤学技师无疑是对整个放射治疗过程负责,但在治疗癌症患者版图上,物理师一就是这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和放疗技师亲密合作,为癌症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,共同守护病人的健康。物理师是肿瘤放射治疗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成员,他们在保证辐射安全,提高治疗技术水平,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没有物理师,放射治疗工作就开展不了。
王杰的工作就是每天都在和各种花花绿绿的靶区线和剂量线打交道,面对电脑屏幕天天抠线条,做放疗计划。看似简单的工作,可能要花上短则3-4个小时,长则需要2-3天的时间,使用不同的设计思路,要反反复复去调整射野角度、射野权重、子野个数、目标函数等参数,以达到放疗的最终目标:使放疗靶区受到最大剂量的照射,而又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量。这样的工作,他一干就是16年,为了第一时间给出最准确的放疗计划,他错过了妻子的第二次生产,小儿子的出生都没有父亲的陪伴,提起这件事,王杰总有遗憾,却坚定说,为了给患者最优的放疗方案,错过了没啥。
他现在仍能想起自己二十多年前学医的经历:去医学院参观,看到很多很帅的学长学姐,穿着白色‘风衣’,匆忙的走在校园里,有种莫名的激动。后来等自己入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眼里的‘风衣’,是白大褂,每个医学生入学,必备的一件装备,从此不会再脱下。医科大学毕业以后,从事影像放射专业的自己,在放射科从事影像诊断工作,并熟悉了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。在一次解放军医院社招专业人员的招聘中,他来到北京解放军部队医院,从事肿瘤放疗技术工作,先后在协和医院放疗科、肿瘤医院放疗科进修学习,在专业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,加深专业技术深度。
2009年3月,他遇到了事业领航人夏廷毅教授,当时夏教授是空军总医院放疗科主任,早都听说夏教授38岁被空军破格提拔为放疗科主任,正带领团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在放疗界内可谓独树一帜,王杰也认为放疗的先进性,不仅是医疗设备的进步,更加内核的是剂量模式的革新与进步,因为对夏教授的精准放疗的开展,剂量模式改变,非常有共鸣,决心跟随夏教授,开始了让放疗伟大起来的艰巨任务。
在跟随夏教授组建北京夏创精放团队2年后,他们意识到真正让放疗不能普惠更多民众才是放疗事业发展的限制,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,很多基层百姓,连接受专业肿瘤诊疗意见都很困难,不要说享受到先进放疗技术的诊疗。于是,辗转各地开展肿瘤放疗工作,农村、社区变成王杰工作的新阵地使命。从此,一个月回家的次数更少,见到孩子们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,甚至在三个月的基层工作后,回到家小儿子都认不出自己的爸爸了,大儿子哭着说,这是爸爸呀。爸爸的陪伴多么有限,但是他们的爸爸是为了基层群众享受最好的放射医疗,以一己之身,为千万个爸爸保驾护航去陪伴他们的孩子呀。王杰说,追随让放疗技术普惠基层人民的旗帜,再多困难,也要前进。
精准放疗的开展,是团队配合工作,以夏教授为首的放疗技术手段的精准应用,整个团队根据患者个人情况,考虑到患者专业技术要求及患者舒适,采用最恰当的体位固定方式,让患者在整个放射治疗过程中,达到最好的效果。在治疗前,利用图像引导技术,使得夏教授的剂量模式达到精准的实施,王杰从事的工作精细和复杂,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度,“每当看到患者在我们团队配合下,取得自己都曾不敢预期的疗效,非常开心,这种满足无以伦比。”说起治疗效果,39岁的王杰总能露出孩子般的笑容,这一定是医疗工作者天使的笑容。
舍小爱成大爱,正是无数精准放疗物理师的默默奉献,才使得医疗资源不平衡造成的看病难的问题得以逐步解决,才能逐步改变老百姓对民营医院的看法,他们更好的保证了放疗计划有效性、安全性、可操控性,服务更多群众,让精准放疗伟大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