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一位鼻咽癌患者四十年前放疗经历 看“粗犷放疗”到“精准放疗”的技术进展和416医院变化
来源:精放医疗医学 更新时间:2025-04-03
放疗一直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。1986年,19岁牟先生罹患鼻咽癌体颈部淋巴结转移,在416医院接受了放疗,不仅当时保住了性命,且一直生存至今。
四十年变化
2025年初春,年近六旬的牟先生重返416医院,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撼:医院不仅拥有尖端先进的精准放疗设备(如TOMO刀等),更是有国内著名肿瘤放疗专家夏廷毅教授领衔的国家级团队坐镇,在高科技满满的放射肿瘤科内,牟先生看着各类新型治疗技术和配套装置,恍若穿越了时空隧道……
1 粗犷放疗的“惨胜”
40年前,“放疗”一词可谓相当冷门,416医院仅有的一台老式钴-60放疗机在西南片区已属“罕见”。在那个放疗还停留在二维平面的年代,放疗医师需要在患者体表用紫色药水画出照射野。而治疗过程也是相当“粗犷”,牟先生至今记得铅门关闭时的咔嗒声,钴-60治疗机房内昏暗灯下的恐惧,照射后面颈皮肤和口腔黏膜成片脱落,吞咽口水都像吞下碎玻璃一样灼热疼痛。

在牟先生泛黄的治疗单上模糊可见:总剂量70Gy的照射范围覆盖了整个鼻咽部和双侧颈部,患者颈部皮肤呈皮革样纤维化改变。
这种“宁可错杀不可放过”、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”且落后的常规放疗,虽然获得了当时这场生死博弈的胜利,但随之而来的是其味觉神经永久损伤、多年来吃饭吞咽困难、说话口齿不清……代价可谓惨烈。
.jpg)
2 精准放疗的“全胜”
那现在的放疗又是什么样的呢?面对牟先生的疑问,夏廷毅教授侃侃而谈。“放疗已经从‘粗犷放疗’蜕变到‘精准放疗’时代,犹如‘火炮’变‘导弹’一样。”夏教授介绍,所谓的精准放疗包括了肿瘤影像的诊断、肿瘤靶区精准定位、放疗剂量精确计算和每次治疗精准实施,最终实现高剂量杀伤肿瘤,正常组织反应减小的目的。特别是通过螺旋断层调强或旋转调强放疗,让打击肿瘤的剂量高度聚焦,周边正常组织所承受剂量负担大大减少。很多早期肿瘤选择精准放疗的话,不仅把病治好,生活质量和器官功能不受影响,回归从事以前的职业和从事社会活动也都不受影响。
.jpg)
夏教授专用TOMO螺旋断层放疗鼻咽癌要求实施两个标准:第一,靶区剂量高标准,打击肿瘤强度更大;第二,正常组织保护超标准,要求正常器官的剂量更低。采用这一特殊要求方案治疗的一位患鼻咽癌的飞行员,不仅肿瘤得到根治,生活质量得到保障,而且重返了蓝天。
.jpg)
3 放射外科治疗的“完胜”
多年来,夏廷毅教授不仅治疗像鼻咽癌这样的以放疗为主的案例数不胜数,而在以往以手术为主的实质器官肿瘤治疗中,夏廷毅教授通过放射外科治疗取得的辉煌战绩更是震惊中外,他通过一个个经典神奇的案例证明:放射外科在肺癌早中晚期治疗中都发挥重要作用;肝癌本就应该属于放射外科的病;放射外科无创治疗肾肿瘤完“肾”手术;局限性胰腺癌放射外科治疗也有长期生存机会……
.jpg)
而在416医院,随着核医疗外科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,当年古老的钴-60早已被先进的TOMO取代,如今医院已配备了多维度、国际领先的放疗设备体系,形成了以精准放疗和放射外科为核心的无创治疗模式,像牟先生这种“惨胜”放疗也成为了历史,取而代之的是精准放疗的“全胜”和放射外科的“完胜”。
结语
40年光阴,放疗技术从粗放走向精准,放射外科替代手术外科的巨变,夏廷毅教授团队在416医院用“无创治瘤”的革新,诠释了医学的温度与力量——它不仅是技术的进步,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。正如牟先生所言,“若当年有夏教授的技术,我的40年或许不必如此艰辛。”如今,416医院放射肿瘤科正以“核裂变般的能量”,给更多在黑暗中徘徊的肿瘤患者传递再生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