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确诊断、精确定位、精彻清剿

放疗突围双癌劫,七旬伉俪觉醒记

来源:精放医疗医学 更新时间:2025-04-11

前言

2024年深秋的贵州六盘水,寒意已悄然爬上了乌蒙山。此刻,75岁的陶大爷和74岁的刘婆婆老两口的心情却比天气更加冰冷。

陶大爷检查报告单上确诊的“中心型肺癌”的字样赫然在列,省城医生的话犹在耳边:“老爷子这个情况,开刀风险太大,术后可能连床都下不了……”一时间,绝望与沮丧笼罩着这个家庭。

“大医对话”

让绝望患者如梦初醒

在六盘水的肿瘤患者中,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医生被大家口口相传,那就是:夏廷毅。这位著名的肿瘤放疗专家带领团队入驻成都416医院一年多来,组建并带领放射肿瘤科取得全面发展,专业水平大幅提升,其间有多位六盘水的肿瘤患者前往416医院,在夏教授团队的治疗下力挽狂澜、起死回生,这也成了老两口最后的一线希望。

图注:陶大爷夫妇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治疗过程

“你这个病不是手术风险大小的问题,而是已经做不了手术,何况肺癌又不是非要做手术才能救命。”看着陶大爷的PET-CT,夏廷毅教授肯定的说道。虽然这让一家人的心情如释重负,但在陶大爷看来,不能手术基本就等于没救了,其它手段无疑是劳民伤财、人财两空的结果,他合计着向夏教授表达放弃治疗的意愿。

眼看陶大爷要放弃治疗,本着对病人的关爱、对专业技术的自信、对生命的敬畏,夏教授耐心的给他讲起了故事……

图注:夏教授在日常工作中耐心地为病人解答各种问题

在夏教授治疗的众多肺癌患者里,中心型肺癌患者通过放疗获益案例比比皆是,曾有一位高级干部的母亲,当时的年龄比陶大爷还年长3岁,也是肺癌局部晚期病人认为治疗不会有好的结果,还担心拖累工作繁忙的子女而不愿意做治疗了。是夏教授的一席话打开了老人的心结,他说:“您不知道放疗技术进步能治好您的病,这不是您的错,如果您不接受能治疗您病的先进技术,您的子女,特别是有出息的儿子一辈子都会难过。”

最后老人欣然接受了夏教授的放疗方案,治疗过程轻轻松松,精准放疗后10多年获得很好的生存质量。

夏教授的苦口婆心不禁让老两口潸然泪下,这场患者与“大医”的对话也让陶大爷如梦初醒,决定把自己交给夏教授放手一搏。果然,在夏教授独具匠心的治疗方案下,陶大爷病灶得到有效控制,肺功能几乎未受影响。

义无反顾

让夫人采用放射外科

三个月后的复诊日透着几分滑稽,本是陪同陶大爷的刘婆婆顺便也做了个检查,结果竟然意外被查出早期肾癌。

手术切肾,这是当地医院给出的唯一建议。但这一次面对老伴的病情,陶大爷却有不同的看法:“以前我是被蒙在鼓里,以为治疗肿瘤只能‘一刀切’,比如我老伴这个肾癌,虽然把癌细胞切除了但肾也没了,对之后的生活肯定影响不小,但现在我知道了有放疗这种不开刀、不流血的方法,放疗既然能治我这种无法手术的肿瘤,那治疗我老伴这种可以手术的肿瘤更不在话下,还可以保住肾脏,何乐而不为呢!”

图注:夏教授在门诊中细心地为病人诊断

于是,陶大爷义无反顾的带着老伴直奔416医院,夏教授为刘婆婆量身定制了放射外科方案,治疗过程像睡午觉式的。刘婆婆笑称:“太轻松了,别人还以为我是装病,其实我是打败了癌症,还保住了我的肾!这种不用开刀的疗法像变魔法一样,在夏教授的创新引领下可以说‘完肾’了手术外科。”

让无创治癌惠及更多患者

陶大爷夫妇的故事,揭示出肿瘤治疗的两大趋势:一是老年癌症患者更需个体化、低损伤治疗;二是放射外科已从“辅助手段”升级为“根治利器”。夏廷毅教授呼吁:“放疗不是‘最后的救命稻草’,而是早中期肿瘤的首选方案之一。我们需要打破认知壁垒,让技术红利真正挽救生命。”

从“谈癌色变”到“与瘤共存”,从“大刀阔斧”到“无创精准”,夏廷毅教授团队的放射外科技术不仅诠释着医疗高科技的进步,更为无数家庭重燃希望。正如夏廷毅教授所言:“癌症不可怕,可怕的是没找对方法。”在放射外科高质量服务的护航下,更多肿瘤患者将告别恐惧,拥抱有质量的生命延续。